biribiri

我的相片
貪心又無可救藥的流行犧牲者
以蒐集鞋子和甜食為生活的動力
不務正業又好吃懶做的設計人

5.16.2008

男體與裸露

最近在PTT甲板上看到一系列關於男體與裸露的討論
這個議題蠻有趣的
因為在東方文化中男體的裸露一向上不了檯面
但由於西方健身文化的衝擊
越來越多的台灣男性除了重視自己的健康 也開始重視起自己的身材來
隨之而起的是 擁有好身材的男性也如同女性 以自己的身體做為一種自我宣示

首先要定義好身材 每個人對好身材的定義不同
今天A覺得白皙的排骨養眼 B覺得黝黑的肌肉可口
每個人 每個時代 每個文化的口味可能都不太相同

看與被看兩種行為 也必須分開列入考慮
今天我有 黝黑的皮膚 胸肌 八塊腹肌 結實的手臂
但我是不是享受被看這個行為呢
我又是不是喜歡藉由裸露表現出我的存在與特質呢

表現與美感是非常個人化 卻又非常社會化的認知
我們不可否認雖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但是大體來說還是跟著傳媒與社會的眼光

當90年代凱文克萊以只穿著低腰牛仔褲的男模平面廣告
在第五大道上宣告裸露與傳媒的力量之際
同時也大剌剌地宣揚 精實 陽剛 肌肉線條
繼文藝復興之後再一次的登上本世紀的時尚舞台
既使是10年後海地在迪奧男裝中以削瘦男體表現出他對線條的理念之際
也不難發現在剪裁的線條下那若隱若現的 結實的肌肉線條
當然更不用說目前大剌剌的用男體作為武器的A&F

當然以上所提出的是西方主流社會當代的價值觀
反觀東方文化 男性結實的肉體似乎一向不是藝術的主題
既使在男同性戀文化中 肌肉與裸露崇拜也一直到近代才從西方傳入
再回到東方文化的看與被看 和裸露文化
不可否認身體的裸露發揚於西方文化

我們姑且先不代入裸露身體在男同性戀文化中的意涵
從被看者的主觀上來說
那是一種最直接最個人的表現 並且在視覺上非常具有侵略性
正如同 染髮 穿環 刺青 等符碼
這些表現不論異同 都源於辨識族群 吸引伴侶等自我認同的出發點
當我們代入男同性戀的意指與所指
狼 熊 猴 金剛巴比 都各自有各自的裸露文化
所以身體的裸露之於男同性戀者 比起異性戀者
不僅僅是純粹的表現與吸引伴侶
當配合皮褲 穿環 等符碼 這些裸露文化原本更是一種族群辨認
然而在泛中性化的今天 我們其實不論異同
10年前穿著 桃紅色polo衫肌肉男 可能被定義為 金剛巴比
但是在今天你可能看到同樣的符碼出現在推著嬰兒車的異男身上

裸露出好身材 之後是定義觀看者喜不喜歡看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不喜歡看自己喜歡的東西的
在回應喜不喜歡看之前不要模糊了焦點
因為我們針對的是 身材好 所以請用自己喜歡的身材代入

地點與時間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例如我們可能認為在 墾丁的海邊
看到穿著 白色三角泳褲精實 黝黑 肌肉男 很養眼
但同樣的裸露程度在 台北的街頭
可能就會有觀看者覺得不太舒服了

再把每個人所定義的不同的好身材代入這個場景
例如 穿著 無袖背心白皙 排骨
或 穿著 開襟針織衫黝黑 肌肉棒子
在同樣的地點 時間 文化中
可能每個人的接受與喜好程度都不太相同

最後討論身為觀看者的反應 我想引用wowowg身為觀看者的論點

※ 引述《wowowg (Janet Jackson / DCT)》之銘言:
: 有錢人有很多種,
: 有些人穿金戴銀,深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而看不起他;
: 有些人低調儉樸,覺得金錢並不等於一個人的價值...
: 從小媽媽都教我要當第二種人,
: 因為第一種人那種暴發戶的愛現心態,很~俗~氣~。


當然觀看者的反應來自於被觀看者的自發表現 這是看與被看的原始機制
穿金戴銀可能被認為是一種暴發戶的表現 俗不俗氣可能見仁見智
低調的奢華又何嘗不也是種暴發戶的表現 俗不俗氣亦見仁見智
正如同我們可能覺得 黝黑 高大 肌肉 短髮 帥氣 可愛等所指
隱含了不同的所指 黝黑高大肌肉不一定不是弟 可愛白淨濃眉也不一定就是哥
就哥與弟的二元分類來說 外表可能是一種視覺刺激的直覺反應
雖然這牽涉到結構主義下的團體意識催眠與宣傳
但是當我們在黝黑高大肌肉前面加上體貼開朗專制等特質時
當我們在可愛白淨濃眉前面加上依賴貼心服從等特質時
我們可能比較容易為這兩種表現貼上標籤

如果私趴吸毒是種對男同的污名化標籤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
暴發戶是一種對 穿金戴銀 的污名化標籤
任性耍賴是一種對 弟 的污名化標籤
專制花心是一種對 哥 的污名化標籤
賣弄自大是一種對 背心肌肉男 的一種污名化標籤呢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先說 小班有一手好文章

其實東方也有很美的裸露文化啦

只是時代變遷 被淹沒而已



而且男人跟男人在一起

或著男人喜歡打扮

都不是現在的產物



如果你唸過世說新語

你就可以發現

當時魏晉時期的美男子形象

其實是跟現今的花美男(可愛的小班)

相去不遠

當時的風潮男子

穿翹尖鞋 簪花 戴玉 薰香 撲粉

跟現在相較 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加上以前人命不值錢

戰爭 豢養奴婢

都可以作為自己的男寵

人跟物 其實都是開放的

只是我們受到太多宋代箝制思想的餘毒

把自己也封閉起來

進入一種刻版印象的模式

一個男人 就是要如何 才是帥哥 才是好人

(說到這裡 抽煙 喝酒 愛玩就是壞人嗎 (指你)

也許有人認為那是甜蜜的負荷



任性耍賴是一種對弟的污名化標籤

專制花心是一種對哥的污名化標籤

以上都還是個人觀點啦

換句話來說

喜歡藝術 是否一定要執著專注於某個區塊

有人可以是專才 像當張大千 齊白石

也有人是通才 像畢卡索 米開朗基羅

其實主因都是因由自己

開不開放 接不接受而已

如果遇到感覺對的

外在條件 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框架是自己給自己的 受限的 也是自己

匿名 提到...

其實東方還是有啦

只是在宋代之前

所以 留下來的

大部分會被視為蠻荒或是神話

一些不確定的歷史

也會加以醜化

像山海經裡面的刑天

多麼英武的角色

但是反正你打輸了

就是反派角色

那就變成沒頭腦

以乳為目 以臍當口的怪物

畢竟中國是多民族的一個區域

所以 還是蠻多元的形象



這也有一種現象出現

也就是君王為了統馭方便

不太希望武將有腦袋

所以形象上 男子 文人

都是虛弱不堪 這樣才是斯文氣

但是春秋時期的男生

可是允文允武的男子漢



這個在近東方 波斯 或是希臘神話

都有這種英雄沒腦的跡象



我目前見過最好的男人的形容詞

大概非嶔崎偉岸莫屬

又光明正大 又英姿挺拔

所以 造個句吧



小班 你真是嶔崎偉岸(形容身高與身材) 又可愛(形容個性)

矛盾嗎

ㄏㄏ 那也是種衝突的美感

匿名 提到...

 

污名化三個字並不是像wowowg的說法那樣用的(聳肩)